在江苏省盐阜平原的腹地,龙窝村——这个户籍不足千户的小村庄,曾是省级重点帮促对象,是典型的“三无村”:无规模产业支撑、无经营性资产积累、无区位发展优势。2023年,村集体账本上那微薄的30万元经营性收入,映照着老龄化率超90%、人均耕地不足2亩的现实困境。粮食收获季,村民们望着因露天晾晒而霉变的稻谷,只能叹息;本可增值的特色农产品,囿于深加工空白和产销脱节,利润微乎其微。出路,究竟在哪里?
破局者驻村:痛点就是起点
2024年6月,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晨,带着该公司八年深耕江苏乡村的经验和“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的东风,来到了阜宁县龙窝村。驻村首月,他便用脚步开展“痛点扫描”——粮食产后之痛、产业链条之短和市场对接之困。传统晾晒存在霉变损失,仓储缺口40%;优质稻米、大豆等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几乎为零,“土特产”难变“金疙瘩”;“好东西”找不到好买家,农民增收更是无门。
这三个沉甸甸的痛点,成为陈晨和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撬动龙窝村乃至罗桥镇振兴的支点。一场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多赢突围战就此打响。
筑牢粮仓 降损就是增收
龙窝村及周边8村年产粮1.8万吨,但落后的产后处理增收的第一道枷锁,罗桥镇新联村联建仓储烘干项目应运而生。这个总投资1150万元的“粮仓稳定器”,汇聚了中央及省级财政、工作队帮促资金、8个参建村的集体力量。两座现代化粮仓、一座智能化烘干房、7套热泵烘干机组和粮情监测物联网系统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建成。
自2024年9月投产以来,项目成效显著,实现多方共赢:粮安增效,烘干成本降至35元/吨,年省420万;集体活水,顾氏米业10年长租年付55万,8个村年均增收6.8万元;家门口就业,新增32个岗位,包括仓储管理、设备操作等,月入3800元。
这仅仅是开始!目前,二期规划已启动:2025年将增建5000吨立筒仓及精深加工线,探索“粮食银行”;同时开发智能预警平台,目标2026年区域粮食产业综合收益再提升30%。
绿色升级 品质赢得溢价
解决基础损耗后,新问题浮现:罗桥镇7000亩流转土地的丰收喜悦,曾因60%的烘干仓储缺口蒙上巨大阴影。于是,陈晨精准对接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的产业扶持政策,这一举措成为化解当下“丰收后的危机”的关键所在。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切实保障了粮食安全与农民收益,更彰显出金融机构深度融入乡村产业、精准施策解决痛点的创新路径,为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提供了生动范例。
罗桥镇有机稻米基地仓储服务中心项目火速落地,采用“省级资金撬动+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即省委工作队110万撬动社会资本370万。该项目占地10亩,投资480万,共建成900平方米烘干车间,配备6套低温循环烘干机,3座总容量3000吨的恒温钢板筒仓。
江苏大地禾集团有限公司承租后,该项目效益凸显。专业仓储使有机稻完整率和精品米占比显著提升,产品价值形成“质”的飞跃。参建村年增收9万元。设立8个“田间管理员”岗位,带动低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
两大项目,如同农业的“稳定器+加速器”,推动罗桥镇粮食产业告别“分散低效”,大步迈向“集约高效”。
深加工赋能 非遗豆香飘出高附加值
罗桥镇盛产大豆,却深陷“有规模利润低”的尴尬,而当地非遗特产“蒲包茶干”利润率高,却困于“有利润规模小”。这该如何破局?陈晨将目光投向深加工赋能。
省委工作队“筑巢引凤”,利用沿边村废弃小学打造“豆轶坊”联建标准厂房项目,让废弃建筑“华丽变身”,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引入豆轶坊食品公司,采用“盘活闲置资产建厂+精准引入适配产业+创新‘固定租金+利润分成’利益联结”的成功模式:年租金25万全部归投资村所有,深加工显著提升了豆类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豆轶坊的落地,标志着龙窝村特色农产品终于驶入高附加值赛,非遗豆香飘香更远。
消费帮促新机制 让红利精准滴灌
产业基础夯实了,如何确保红利真正流入村集体和农户口袋?陈晨走访调查发现传统模式的痛点:利润被大户赚走、村集体获益有限、客户体验差。
对此,他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罗桥镇协同创新,构建“阜宁县东望商贸有限公司”枢纽平台,通过机制、渠道、供应链、品牌四大创新破局。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率先采取行动,内部采购赋能。采购豆轶坊豆制品、有机稻米等作为员工福利,年超50吨,惠及2000多名员工;客户资源引流,向企业客户推广阜宁特产,助推豆轶坊年销售额提升20%;直达村户实惠,减少中间环节,利润直达集体,2024年带动农民户均增收800元。
这一创新模式,因其机制可持续、收益普惠性、数字融合度,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消费帮促优秀案例,成为省级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标杆范式。
从“三无”到“多赢”的答卷
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在盐阜大地的实践,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乡村振兴答卷。
仓储烘干、绿色仓储、深加工项目层层递进,成功扭转了“无产业”困局,助力产业筋骨强健;项目分红、厂房租金、平台收益等多渠道收入,让“无资产”村集体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力加速了集体资产的盘活进程;就业岗位的增加、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户均分红实现增收,不仅实实在在地让农民腰包鼓了起来,还切实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深度践行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关键环节,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站在新起点,中国太保寿险江苏分公司正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持续书写着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精彩篇章。龙窝村的华丽蝶变,是盐阜大地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中国太保在乡村振兴宏大叙事中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