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全国首例代理退保黑产敲诈勒索案
基本案情
2021年3月,林某某、林某甲在福州注册成立「福州市鑫凯睿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招募林某乙、林某丙、汤某某、韩某某等6人组成专业代理退保团队。该团伙通过以下模式运作:
【虚假宣传】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全额退保」广告,承诺「100%成功」「专业法务团队维权」;
【诱导委托】以「手续费仅20%-30%」为诱饵,与投保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要求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恶意投诉】编造「销售误导」「条款欺诈」等虚假事由,向银保监会、保险公司总部批量邮寄投诉信,甚至伪造录音、聊天记录作为「证据」;
【施压获利】利用监管部门对投诉的处理机制,迫使保险公司支付合同约定外的退保金(如正常退保现金价值为9万元,最终获赔15万元)。
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该团伙针对8名投保人实施敲诈,导致保险公司损失137,223.29元。
法律依据与审判结果
核心法条:
《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第25条(共同犯罪)、第64条(违法所得追缴)
审判结果:
主犯量刑:头目林某某因组织策划、直接实施敲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0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从犯处理:参与编写投诉信、联系客户的韩某某等4人,因作用较小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期8个月)至有期徒刑1年6个月不等,罚金2000-5000元;
退赔与罚金:法院判决追缴全部违法所得137,223.29元,并发还被害保险公司。
各位市民朋友,面对“代理退保”相关乱象,建议大家提高警惕,牢记以下几点:
1. 不轻信“退旧投新”“全额退保”等夸大宣传,这些多是黑产诱导的幌子,可能暗藏高额手续费、泄露个人信息甚至误导投保等风险。
2. 退保需谨慎评估。保险是重要的风险保障,盲目退保可能导致保障空缺,若确有需求,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办理,核实条款细节。
3.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向陌生机构或个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敏感资料,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4. 遇可疑情况及时举报。若发现有人以“代理退保”名义实施诈骗、误导等行为,可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守护自身财产安全,远离非法中介陷阱,共筑安全金融环境。